在建筑模型的精密测算间读懂数字之美,在红色宣讲的薪火传承中感悟信仰之力,在创新创业的浪潮奔涌里激扬青春之志——建筑工程学院2022级学生方星用三年时光诠释着新时代建筑学子的担当。从专业学习到竞赛舞台,从志愿服务到延安宣讲,他以“砼”心浇筑梦想,以匠心雕琢人生,在钢筋混凝土的理性世界与人文关怀的温暖底色间架起青春桥梁。
思想筑基:红色基因熔铸青春筋骨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而精神是永恒的坐标。”作为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宣讲团成员,方星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认知,通过“讲延安、看延安、画延安”,共参与了十余场理论宣讲,覆盖了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的青少年2000余人。他利用VR等建筑虚拟仿真技术为青少年带来更具有理论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延安精神宣讲,让红色故事在数字化演绎中焕发新生,相关活动得到了省、市、校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在担任学院学生会综合部副部长期间,他参与学院学工样板党支部“党员正身室”VR资源制作,与团队合作制作适配VR设备的沉浸式党史学习模型。当同学们戴上设备“走进”红色精神展览馆时,那些教科书上的文字真正化作了可触可感的立体空间。
专业砺剑:数字蓝海勇立时代潮头
BIM实训室里,方星为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做着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的实操演练,他与团队连续37天进行模块化训练,将200余个建筑构件模型反复优化,而他们用代码编织的“数字孪生”最终斩获国家级三等奖。
这种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同样闪耀在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舞台。在《ConstructionEase---“一站式”虚拟施工技术交底服务》项目攻坚期,方星与队友们假期留校冲刺决赛。省赛银奖的证书背后,是10余版设计方案的迭代,是500余个施工技术交底模型的制作,更是当代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责任如炬:在躬身实践中传递温暖
方星始终坚信“建筑人的笔尖应有民生的温度”。入学后,他秉承着“立德立新”的理念,果断加入学院“建心筑梦”志愿服务队:在“和美校园”公寓文化节中,他巧妙融合专业特色,带领室友设计寝室装饰方案,将废旧物品改造成艺术装饰;在联城社区公益集市上,他为社区居民提供房屋“适老化”改造方案,为居民生活贡献“建筑智慧”;在“建筑科普进校园”活动中,他设计“积木承重挑战赛”,让社区青少年感受建筑力学之美。正如他在国家奖学金答辩时的宣言:“真正的建设工程,不仅要筑造物理空间,更要构建心灵家园。”


站在毕业的路口回望,方星在专业成绩单上写就的不仅是4.13的绩点,更是一个新时代建筑学子对“工匠精神”的诠释。那些在实训室堆积如山的草稿纸、在竞赛现场修改过20多版的PPT、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背影,共同构筑起了属于他的青春地标。正如他常说的:“真正的建筑不是冰冷的混凝土,而是用技术创新浇筑人文关怀,让每个空间都生长出温暖的故事。”这份信念,将永远支撑他在智能建造的星辰大海中破浪前行。
(图/文:张天柱 审核:马文涛)